鄞州打造區級學生生命成長共同體 多維度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鄞州教育網 發布時間:2020-12-28 來源:鄞州教育網 文字顯示:[ 放大 | 縮小 ] 視力保護色:
“我們班主任很年輕,但是管理學生卻很有一套,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個‘新手’。”在鄞州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401班的家長們對班主任趙丹稱贊有加。對此,趙丹表示,這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靠的是“團隊的力量。”
這個團隊就是該校的線上班級管理問診圈。自鄞州區啟動學生生命成長共同體建設后,各學校利用自身優勢,陸續建立自己的“智庫團隊”,舉辦各類講座上千次,參與者達到十萬余人次。在寧波市鄞州區,家長、老師們正通過共同體的互動學習,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不再單兵作戰 全區打造學生生命成長共同體
“我覺得首先要牢記‘能量守恒’,派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釋放過剩的精力。其次要激發內驅力,找到孩子的閃光點,從而以點帶面,形成不斷向上的動力。”
12月14日,在鄞州二小幸福校區,全校74位班主任,以及低段的家長代表濟濟一堂,參與該校班級管理問診圈的線下論壇。論壇中,德育導師方虹針對“孩子調皮”給出建議。在鄞州二小,無論是班風班貌的建設,亦或是學生養成教育中的疑難雜癥,老師都可以在問診圈尋求幫助,由學校德育導師開出實踐操作性強的藥方。近日,他們又在構建面向家長的“問診圈”線上平臺。
在鄞州區,這種老師、家長的互動式學習已經形成常態化。今年5月,鄞州區教育局聯同婦聯等各部門,正式啟動鄞州區學生生命成長共同體建設。隨之,鄞州區教育局以全區223所“家長學院”為單位,建立起區級層面一個“團”,校級層面一支“隊”,構建區校兩級網絡互動機制,由過去的單兵作戰、各自為陣向一體化德育體系創建轉變。
要打造家校社全方位育人陣地網絡,隊伍建設是根基。鄞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楊飛華表示:“我們要儲備一批家庭教育導師,培養一批模范家長隊伍,力爭實現專家共享、資源共建、家校共學、學生共育。”截止目前,鄞州區已聘請了首批 20 名共同體建設導師的家庭教育講師團,團隊成員包括專業心理醫生、學校德育骨干、名班主任、家長等,他們在家庭教育的實踐中均有豐富的經驗。在上半年舉行的“如何面對中考壓力”、“后疫情時代的暑期生活”等分享會的現場,講師團以“微課堂”的形式,向家長和學生分享減壓和情緒調整方法,受到廣泛關注。
創新活動破千次 家校共育開啟“加速度”
開展系列活動、實現專家指導、“專人”參與,在鄞州區教育局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學校組建自己學校的“智庫團隊”,開啟家校共育“加速度”模式。
在堇山小學,形成了以校長室為核心,“班級-年段-校級”三個不同維度的校務理事會體系。在各級校務理事會的積極工作開展下,分班級、分年段開展“每月一次的家庭教育主題沙龍”、“每學期一次的堇秀家長論壇”和“每學年一次的家長訪校日活動”。
好家長是需要學習的。只有兩者實現同步提升,家長才有能力培育孩子。作為一所外來務工子弟學校,鄞州朝暉實驗學校積極組織沒有達到高中學歷的家長參加雙證制高中學習培訓,讓近200多家長獲得了雙證制高中學歷,實現家長與學生素質雙提升。
每個學生、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如何關注不同層次、不同學段學生的不同問題?如何引導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聯盟者?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建設學生生命成長共同體就是沖著這些問題來的。在區級一個“團”的帶領下,鄞州各學校“家長學院”的影響力、傳播力已逐漸走出校園,走向全區、全市。今年,鄞州區5所學校高分獲評寧波市第八批示范家長學校。
抓住社會熱點問題 升級“家庭教育課”
在整合資源,優化隊伍后,鄞州教育局開始設計具有示范性的家庭教育課程。在“善學鄞州”微信公眾號上,鄞州開設“掌上微課堂”,抓住社會熱點問題,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微課程,供全區學校、家長學習。同時也鼓勵各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等形式開設線上教育平臺。
如寧波新城第一實驗學校開設的《新城陪你讀本書》欄目獨具創意又很接地氣,宣傳的家庭教育知識閱讀累計已達10萬人次。東南小學開設“悅哲”公眾號,內容均是家長原創, 目前已發布文章 184篇,閱讀累計近 9 萬人次,在家長圈引起強烈反響。
鄞州區教育局局長王建平說:“讓和諧生成、讓學生生動、讓未來生長,今天我們因學生結緣相識,未來我們將用愛與責任共同守護學生生命成長!”懷著這樣的希冀,短短7個月,鄞州區學生生命成長共同體已經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這些有特色、能落地的相關成果榮獲第三屆長三角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成果獎。